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2章 关于内阁

朱棣交给妙锦一个任务,跟朱有炖探讨一番内阁之事。

内阁?妙锦从没听过这个词,不明所以,一窍不通,又怎么去和别人探讨?

关于内阁,朱棣想获得更具体的设想,自己又拉不下脸来向朱有炖请教。只能让妙锦去。

只要妙锦一开口,朱有炖必然知道是他的意思。

在朱有炖面前,他总是无端想起先帝对朱有炖的偏爱,内心总是不平衡,不能心平气和地求教。

在他的内心深处,他认为这些本事,都是父皇教的。

父皇把这些珍贵的知识都教给了朱有炖,却没有教给他,这让他心里无比酸涩。

夫妻一体同心,对于朱棣心中的这些曲曲折折,妙锦慢慢体会到一些。

妙锦对内阁丝毫不懂,要想把这个问题讲明白,朱有炖颇费了一番脑筋。

思忖了片刻,朱有炖决定从妙锦最熟悉,最感兴趣的事情说起。

同上次一样,他在纸上列了几个问题,让妙锦挑选。

妙锦选中了年号这一项,这是她心中的一个疑问,尚未向朱棣求证,

她推测,永乐这个年号来自于长乐宫的“长乐”二字,朱棣之所以选定这个年号,是为了生母碽妃。

长乐宫是碽妃生前居住的宫殿。

朱有炖理顺了一下思路,耐心解释道。

今年本是建文四年,根据传统规定,今上选定的年号要到第二年才使用。

那么,改元之前的这几个月,使用什么年号呢?今上十分纠结。

继续使用建文年号,让他感觉相当尴尬。

倘若不使用建文年号,应该怎么办呢?

大臣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废去建文年号,称为洪武三十五年,表明今上的皇位继承于太祖,而非建文帝。

这样一来,引申出另一个问题。

建文元年、建文二年、建文三年是否改为洪武纪年呢?

今上的本意,只是改今年这一年。

为了避免引起今上的不快,一些大臣开始在奏对时把建文元年称为洪武三十二年,建文二年称为洪武三十三年,建文三年称为洪武三十四年。

后来,其他大臣纷纷效仿,渐渐成了朝中一种通行的做法,今上没有反对,算作了默许了。

这样一来,建文年号,在朝廷当下的各种文书中彻底消失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